广东地区铁路到达旅客连续5日超130万人次******
中新网广州1月31日电 (郭军 胡靖 郭静)记者1月31日从广铁集团获悉,当日春运进入第25天,广铁预计发送旅客158万人次,同比2022年春运增长29.5%,恢复到2019年春运同期的99%。
当日,广东地区铁路发送旅客81.5万人次,湖南地区铁路发送旅客58.6万人次。广东地区铁路到达旅客连5日超130万人次,当日到达旅客134.8万人次,其中广州南站到达40万人次,广州站到达9.1万人次,深圳北站到达27.4万人次。
据广铁集团客运部介绍,今年节后春运,务工流、探亲流、学生流叠加,预计元宵节后将迎来春运节后第二个客流高峰。根据售票预售情况分析,2月6日,广铁集团旅客发送量峰值预计超120万人次,为2022年节后客流最高峰的八成以上。
广铁集团根据铁路12306车票预售和候补情况,精准有序做好运力梯次投放。重点对前往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的返程旅客,采取扩编、加挂、启动热备车底、加开夜间高铁等多种扩能方式,保障旅客出行需求。
1月31日,广铁集团开行1451对列车(含1244对动车组列车),其中加开379对列车(含304对动车组列车)。此外,为满足务工旅客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当日增开长沙至深圳T8305次、K6623次两趟普速列车等75趟普速列车。
广州南站、广州站、深圳北、长沙南等车站,优化旅客进站、候车、检票、上车、乘车、出站流线,加强客流密集场所和关键部位的旅客组织,确保旅客乘降安全有序。广州地铁部分线路站点延长75分钟营业时间,公交车部分线路延长至凌晨1点,出租车服务至最后一班高铁到达后20分钟,为旅客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实施“兜底”疏运保障。
余票信息方面,截至1月31日,湖南、广东地区前往以下方向还有余票:湖南地区长沙南站至郑州、深圳、省内短途等方向尚有余票,长沙南至上海、杭州、宁波、广州等方向有少量余票。
广东地区广州南站至潮汕、长沙、武汉、贵阳、南宁等方向尚有余票,去往北京、上海、杭州等方向票额紧张;广州站去往上海、杭州等方向票额比较紧张,其余方向票源充足;湛江西站去往广州、深圳等方向票额较为紧张。(完)
【这些年,我们创造的奇迹②】我国海水稻种植面积突破百万亩******
【这些年,我们创造的奇迹②】
我国海水稻种植面积突破百万亩
袁隆平院士夙愿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光明日报青岛1月11日电(记者崔兴毅、刘艳杰)曾经寸草不生的海滨滩涂,或是直泛盐花的盐碱地上,竟然能长出香喷喷的稻米。这是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创造的奇迹!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种植面积已突破100万亩!
我国有近15亿亩盐碱地,一向被视为“农业荒漠”,而在中国农业科技人员眼中,种植海水稻,是唤醒这一“沉睡”资源的重要方式。2012年,袁隆平院士牵头,在山东青岛组建海水稻研发团队,开始技术攻关。
“与普通水稻不同,海水稻必须具有一定的耐盐碱能力,可以在海滨滩涂、内陆盐碱地种植。最初的种质资源,是袁老从国内外一点点收集来的。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基因测序技术,筛选出天然抗盐、抗碱、抗病基因的品种。目前,我们已经拥有种质资源近2000份。”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技术研发部部长万吉丽介绍,“不仅如此,种质的耐盐能力也不断提高,从最初的3‰,提高到现在的8‰。”
光筛选种质不够,还得改良土壤。为此,科研人员探索出一套以综合排灌系统、物联网传感器系统、大数据农业信息服务系统为基础的盐碱地改良技术。“通过地下传感器感知温度、碱度、生长态势等信息,并即时传送至大数据中心,通过AI和专家诊断系统,智能调控土壤盐碱度及水肥释放,让土壤和作物都‘活’起来。”万吉丽说。
2018年,精心培育的海水稻经历了最严峻的考验——在紧邻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新疆喀什岳普湖县恶劣的环境中试种。“当年亩产就达到300公斤,2019年以后,每年亩产都超过540公斤!”令全程参与该项目的山东省泰安市援疆指挥部技术人员王琦更加兴奋的是,“土壤盐碱度从之前的17‰降到2‰,还实现了一年之内稻麦两作!”
小小海水稻,打开中国粮食增产新版图。10年来,我国海水稻已从科研试验阶段进入规模化推广,实现了对全国四大类典型盐碱地的全覆盖。
2020年,袁隆平院士进一步在全国开展海水稻推广种植,启动“十百千”工程——当年完成10万亩海水稻种植、100万亩盐碱地综合利用、1000万亩可利用的盐碱地储备。该工程计划用8到10年时间,改造一亿亩盐碱地,实现盐碱地变粮仓。
“目前,这一工程正在稳步推进。‘改造一亿亩盐碱地,多养活8000万人’是袁老的夙愿。我们离实现这个目标越来越近!”万吉丽信心满怀。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2日 01版)